欢迎来到法律知识网!

可得利益损失赔偿_预期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是如何的

非诉讼法律文书 时间:2023-05-21

【www.ynkwsw.com--非诉讼法律文书】

大家知道,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为自身的利益着想,我们知道预期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物质或者非物质的利益。一旦合同没有履行,我们的预期可得利益也受到了损失。那么预期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是如何的?今天,小编就为您整理了“预期可得利益的赔偿范围是如何的”的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预期可得利益有法律依据吗

根据原《经济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规定, 预期可得利益本来是被排除在可以进行工程索赔的费用之外的。但1999年10月1日起实行的《合同法》改变了这种状况,其第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

二、预期可得利益赔偿的条件什么

《合同法》颁布以后,可得利益的赔偿确实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合同法》113条在错综复杂、形式多样的现实情况中的适用却是相当混乱,有些案例甚至令人读来捧腹。这就向广大的司法工作者提出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情况下,我们能适用这一规定?什么情况下又根本不能适用?下面,我们便就这一问题详述之。

可得利益赔偿是对一方违约造成另一方损失的一种救济,那么可想而知,适用可得利益赔偿,首先必须具备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那就是:

1、违约行为;

2、损害结果;

3、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违约方无免责事由。

下面,我们就除以上四个要件以外的成就预期可得利益赔偿还需具备的其他条件详细分析一下:

1、合同合法有效。

合同合法有效是指合同是正常订立并已生效的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因为只有在合同合法有效的情况下,合同双方才可以期待可能得到的合法利益。如果合同不合法或未生效,或成立后因有无效情形而追溯至自始无效,那么合同就不被法律所保护,或不具有被完全适当履行的可能性,就不可能产生违约责任,更不可能出现“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即使当事人期待这种利益,法律也是不予保护的,此时,赔偿的目的只是使受损方回复至“原有状态”,而不是合同履行后的“应有状态”。《合同法》第58条对合同无效或被撤销的情形应负的赔偿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该法条的内容可以看出,这种责任情况下,不应包括对可得利益的赔偿。

2、损害由发生在合同履行阶段的违约行为所引起。

我们知道,在合同缔结以及成立生效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法律责任,依次为缔约过失责任(缔约阶段)、不得擅自变更解除责任(成立未生效阶段)、预期违约责任(生效阶段)、实际违约责任(履行阶段)以及违反后合同义务的法律责任(终止阶段)。《合同法》113条规定“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可见,这里规定的是“实际违约责任”,即处于履行阶段的责任。那么,在其他任何阶段发生的责任均不能适用《合同法》113条,否则,将导致可得利益赔偿规则的滥用。

3、损害结果不是由受损方的先违约行为所引发。

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均负有合同义务,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前提,而负有先履行义务一方的违约导致了另一方违约,另一方的违约又造成了损害结果的发生。那么,受损方就丧失了损害赔偿请求权。因为受损方负有先履行合同的义务而没有履行,其在自己先违约的情况下,已经不能期待在合同完全履行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如果法律保护其对这种利益的期待,无疑就是变相助长负有先履行合同义务一方违约。

如果您还有疑惑,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欢迎您进行咨询。

本文来源:http://www.ynkwsw.com/wenshu/25808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