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法律知识网!

[非法经营罪要判几年刑]对非法经营罪客体的重新认识

经济犯罪 时间:2020-09-16

【www.ynkwsw.com--经济犯罪】


对非法经营罪客体的重新认识


环猎商务调查机构讯:根据我国刑法学通说的观点,犯罪客体是判定某一行为是否成立犯罪并有必要进行刑罚处罚的重要因素。[2]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本质,决定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决定该行为是否应当受到刑事追究。因此,犯罪客体仍然是我们认识非法经营罪本质的重要途径。非法经营罪的客体问题至少涉及以下问题:非法经营行为的危害性究竟是什么?作为犯罪的非法经营行为究竟侵犯了什么客体,以致必须用刑罚手段进行干预?对于不断变化的经济生活,我们如何在变化中正确进行罪与非罪的判断?


市场经济是秩序经济,在今天已经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尽管我们说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但我们更强调市场经济的法制属性,也就是说市场经济需要一定的秩序。经营行为作为市场主体进行市场活动并获取利益的主要行为方式,也必须在当前社会所认可的秩序之中进行,才可能成为对社会、对自己有益的行为。那么,何谓经营?何谓非法经营?非法经营行为又是怎样对市场秩序构成威胁的?


在汉语词典里,“经营”,泛指“筹划并管理”,或者“计划和组织”等。(3]在经济领域中的“经营”,主要指市场主体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某项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的活动。由此可知,经营行为具有盈利的特点。从人具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个体利益的充分尊重考虑,经营行为是不应该受到限制的。但是,作为社会的组成成员,人的行为不可能绝对自由而不受任何制约。行使自己的权利以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为前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做人的基本准则。在经济领域中,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者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1]由于利己动机往往驱使人们做出非理性的经营行为,从而无意识地损害其他市场主体和公共的利益,为了有效维护公共利益,为所有市场主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不当经营行为进行界定并进行适度干预就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国家通过法律对经营行为性质进行界定,无非采取肯定和否定两种态度。立法者一方面从正面引导经营者进行正当经营,从而规定了经营者从事某项经营活动的条件、资格、必须遵循的经营准则等;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自认为可能影响市场秩序的不当经营,即在法律中规定为“非法经营”,并对不同严重程度的非法经营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以预防经营者的违规经营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因此,那些被法律明文规定禁止的经营行为,当视为非法经营行为。法律是否有明文规定,是判断经营行为是否非法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非法经营行为对市场秩序的负面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实际危害也可能相去甚远,因此非法经营的范围也就相当宽泛。又由于多重立法体制造成的法出多门现象,[2]导致了非法经营范围确定的困难性。在实践中,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明文规定的非法经营行为外,国务院及其各部委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立法机关的立法、地方行政部门的规章等均可成为判断经营行为非法性的依据。

本文来源:http://www.ynkwsw.com/zhuanti/79024.html

推荐内容